网站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主任致辞
中心领导
历任领导
队伍建设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信息动态
中心动态
服务社会
产业动态
通知公告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承担项目
科研成果
重要成果
开放交流
学术交流
开放课题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中心动态
Mar 27, 2025
中心研究生俞文杰荣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喜报!热烈祝贺中心研究生俞文杰同学的作品《四两拨千斤,福建舰上的“太极大师”》荣获第八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青年短篇科普佳...
Mar 26, 2025
2秒识别,5小时通关!中心技术赋能天津...
当无人驾驶ART车辆载着集装箱平稳驶入机检区,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化的智能扫描系统即刻启动,2秒完成精准识别。在天津港北疆...
Mar 20, 2025
“监管物资运输安全数字化系统及关键技...
近日,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公布了第五届安全科学技术奖的获奖结果,同方威视、清华大学和同方威视江苏公司共同完成的“监管物资运输安全数字化系统及...
Mar 27, 2025
中心研究生俞文杰荣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Mar 26, 2025
2秒识别,5小时通关!中心技术赋能天津港效率跃升
更多新闻 >
重要成果
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 X 射线源的静态 CT 智能查验系统
针对海关、民航、物流等行业的安全检查高速精准亟需,中心研发出全球首创的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并完成了静态CT的成像物理及模式的研究。首次提出基于多扫描平面的分布式光源静态CT扫描成像新模式,实现了高精度、快速、定量CT扫描;首次提出静态CT多段直线扫描下的直接傅立叶解析重建方法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伪影校正方法,实现高质量成像;首次提出一种基于级联式检测与分类模型的三维目标识别方法,实现了违禁品精准识别。通过分布式光源依次出束获取多角度投影数据,改变了X射线的产生和利用方式,无需滑环旋转扫描,X光管和探测器处于静止状态,突破了传统滑环CT的转速限制,使通道更大、速度更快、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满足机场海关高速、精准查验需求,显著提升了检查效率入选“近年来核技术应用领域十件大事”
2024-06-13
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 X 射线源的静态 CT 智能查验系统
2024-06-13
高通量行包货物能谱 CT 智能查验系统自主研制及产业化
聚焦系统“精”“小”“轻”“快”四个设计维度,立足“测得准”“放得下”“查得快”的查验目标,基于能谱精准分解理论的原始创新,首创超短弧源探结构成像新模式,攻克探测器“卡脖子”难题,研制成功世界首套高通量行包货物能谱 CT 智能查验系统,实现了查验 CT“零的突破”,构建了一套完备的自主研发制造体系,实现了 CT 系统产业链的全方位自主掌控。该项目实现了爆炸物的精准探测,通过了中国和欧洲民航组织的市场准入权威认证。可同时识别毒品、枪支、锂电池、象牙等55类禁限品,平均用时1.02秒、识别准确率95%,可有效比对的应税商品达 1400 种。
2024-06-12
高通量行包货物能谱 CT 智能查验系统自主研制及产业化
2024-06-12
非接触式旅检行包精准智能查验系统及关键技术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机场对于防疫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尽量避免接触产生的感染风险。为此,中心率先开创研发了非接触式旅检行包精准智能查验系统,建立非接触全智能旅检查验新模式,通过人脸、行包外观、CT图像等多维信息的融合感知和动态跟踪,实现了旅客、行包和查验结果的准确绑定;通过远程判图和自动分拣、自助开包等技术,实现了旅检行包的自助全流程查验;通过空托盘自动识别、自动拆码垛及回传,结合无感消毒技术,实现了托盘的全自动回传及消毒,实现了对旅客携带的随身行李进行精准查验。
2024-06-11
非接触式旅检行包精准智能查验系统及关键技术
2024-06-11
面向智慧海关的薄壁能谱 CT 实时精准无感通关关键技术及应用
面向智慧海关的薄壁能谱CT实时精准无感通关系统,在能谱CT成像、实时智能查验、人包关联无感通关等方面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该项目成果已成功实现产业化,极大地提高了海关监管效率,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向智慧海关的薄壁能谱CT实时精准无感通关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06-10
面向智慧海关的薄壁能谱 CT 实时精准无感通关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4-06-10
双能 CT 动植物检疫智能查验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国际贸易的繁荣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大了外来动植物、疫病入境的可能。与传统安检不同的是,动植物对检测辐射剂量的敏感性更强,CT成像噪声大,且品类繁多、形状多样,密度、原子序数等物理属性和大部分食品、日用品非常接近,仅凭单一数值特征很难有效检出。针对以上难点,陈志强团队开发了全新的低剂量图像重建技术,实现了在扫描剂量仅为传统剂量1/3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CT图像。此外,团队首次提出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来实现动植物识别,设计了一种检疫专用CT增强显示技术,最大程度上强化有机物的成像效果,解决了传统方法对动植物无法有效识别的难题。本项目的成功研制改变了动植物检验检疫传统监管业务和查验模式,研究成果迅速转化落地,获得国际、国内高度赞誉与好评。
2024-06-09
双能 CT 动植物检疫智能查验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2024-06-09
太赫兹成像仪
中心技术转化的TH系列太赫兹人体安检成像仪采用国际领先的被动式太赫兹成像技术,能实时探测出藏匿于人体衣物下的金属、非金属嫌疑物品。系列设备采用低温超导和多频段融合探测技术,通过获取人体自身发出的太赫兹信号形成高对比实时图像,检测过程不产生任何辐射,可从较远的距离进行多人(最多3人)实时动态检测,无需被检人员停留;同时,该系列配备高清摄像头,可同时显示光学图像,以协助安检人员定位嫌疑人,该设备具有安全、高效、无感、隐蔽检查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海关、车站、楼前防爆、财产保全以及其他敏感场所的人体安全检查。
2024-06-07
太赫兹成像仪
2024-06-07
毫米波隔空探物,违禁品无所遁形
传统金属安检门可以有效地对枪支、管制刀具等常见金属违禁物品发出报警,但是,金属皮带扣、金属拉链、金属纽扣、鞋子上的金属装饰、戒指首饰等不便从人身脱离的常规物品也会导致金属安检门报警;而且,很多种类的危险品不含任何金属成分,比如陶瓷刀、3D打印的枪支、易燃易爆物、腐蚀性液体等,导致手工复检率高。在毫米波安检过程中,安检仪向被检人体发射微弱的毫米波,毫米波穿透衣物后在体表反射,反射回来的信号被安检仪接收,经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毫米波全息图像,然后图像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违禁物品。与金属探测门相比,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是固态粉末还是液体,物品的形状、形态和位置均能够反映在毫米波图像上,查验能力更加强大。旅客不再需要高举双手或者转动身体,计算机程序进行自动识别报警,保护旅客隐私,查验舒适度高。
2024-06-07
毫米波隔空探物,违禁品无所遁形
2024-06-07
矿物智能分选
中心技术转化的MS系列矿物智能分选机采用X射线透射双能成像技术(XRT),可融合机器视觉技术,对一定粒度范围的矿石进行智能识别,根据等效原子序数实现精煤和矸石或者高/低品位矿块的自动识别。MS系列采用阵列式高压气喷装置,对高速运动的矿石自动分选得到精矿(精煤)和尾矿(矸石)。可有效代替人工拣选、跳汰、重介等传统选矿工艺,降低选矿厂的运行成本。广泛用于煤炭、煤系高岭岩、磷矿、钨矿、锡矿、铅锌矿、萤石矿、宝石矿等各类矿物的分选。
2024-06-06
矿物智能分选
2024-06-06
超级车载式货物 / 车辆检查系统
中心技术转化的MT系列车载移动式货物/车辆检查系统创新地将X射线检查系统和操作空间集成在同一卡车底盘上,可随时驾驶上路,奔赴各处检查关卡,是中心技术转化的大型设备中最灵活的X射线检查系统。基于先进的物质识别交替双能成像技术和高通过率的快检技术,穿透性能高,车载扫描模式通过率为20-25各集装箱车辆/小时,快检扫描模式通过率为150个集装箱车辆/小时。兼备小角度侧向扫描功能和各种扫描模式,扫描高度灵活可调,扫描通道尺寸均可定制。占地面积小,无需任何土建基础设施,系统外观设计时尚,工作环境舒适,可部署在边检、港口、陆路口岸、机场及其他需要临时部署检查设备的各类检查点。
2024-06-05
超级车载式货物 / 车辆检查系统
2024-06-05
新一代货物 / 车辆快速检查系统
新一代货物/车辆快速检查系统采用7/4/0.5MeV三能加速器、双能探测器以及智能图像融合算法,提升穿透力、空间丝、物质识别指标。扫描通道更大,扫描范围更广。结构紧凑,轻土建、快速部署免调试。实现一个平台,两种成像技术,多视角成像。一次扫描可同时生成多视角透射图像与背散射图像,优势互补,更容易识别危爆品。
2024-06-04
新一代货物 / 车辆快速检查系统
2024-06-04
更多 >
研究方向
太赫兹、毫米波、中子等新型探测技术
危险品、危险车辆、重要场所快速安检技术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危险人员甄别与管控技术
防爆安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更多 >
微信公众号
更多 >
长波铸盾 智造报国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员赵自然
2025-03-04
全球首个!航空集装器CT安检系统获民航局CAAC认证
2025-01-09
静态CT智能安检系统再获金奖
2024-12-27
2024(第二十一届)全国安检防爆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