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换届聘任大会暨工作会议(2021-2023)举行

2023年11 月 20 日,危爆物品探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理事会、科技委换届聘任大会暨工作会议(2021-2023)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李水清出席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心科技委主任康克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党委书记曾志主持。

undefined

与会专家合影

undefined

副校长彭刚致辞

彭刚介绍了清华大学扎实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积极参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相关情况,表示危爆物品探测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学校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心的发展。希望中心能够在总结既有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径,围绕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等深入研究、凝聚共识,创新体制机制和组织管理方式,努力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出人才、出成果,出经验、出示范;希望中心继续发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undefined

与会专家彭先觉、李水清、汪旭光、康克军、李元景、曾志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undefined

工物系主任黄文会致辞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主任黄文会介绍了工程物理系多年来充分发挥在工程教育实践和工科研究中的传统优势,不断加强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为危爆物品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情况。同时,秉持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工作理念,工程物理系积极协助中心开展多边合作,与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与校外共建单位同方威视这一安检行业龙头企业长期合作、能力共融,提出了“带土移植,回报苗圃”的理念,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协同,实现科技成果转移的无缝衔接。

undefined

中心主任陈志强作报告

中心主任陈志强从中心发展、科研成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对中心2021-2023年的运行情况进行汇报。强调中心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成果和可喜进展。未来将要持续发挥产学研创新机制的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围绕核心技术,拓展新的应用方向,围绕危爆物品探测领域,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不断提升危爆物品探测装备能力和自主性,支撑平安中国重大战略,助力实现平安中国战略擘画。

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共7人,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担任理事长。新一届科技委员会由16名专家组成,由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克军担任科技委员会主任。在本次会议上,彭刚为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汪旭光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彭先觉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胡晓棉院士等到会的中心新任理事会、科技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为与会理事会、科技委成员颁发聘书

为与会科技委成员颁发聘书

郑小平、王生进、赵自然、李亮、张建红、陈昶卓作报告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中心副主任郑小平、中心副主任王生进、中心副主任赵自然、中心骨干李亮、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红、苏州微木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昶卓分别作题为“磁通门梯度探测仪”“通用感知与具身智能研究进展”“长波光子多元感知”“MeV高能双能集装箱CT技术最新进展”“基于拉曼光谱的液体安检技术”“民航痕量探测技术发展”的专题报告。

闪淳昌、王彦吉、田保中、胡晓棉、陈朝武、赵悦提出建议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理事会、科技委成员充分肯定了中心近三年取得的突出成果,并围绕中心发展方向和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021-2023年,中心工作成绩突出,主要包括:瞄准学科国际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承接重大任务;攻克12+3阵列CT探测器、滑环CT一体式射线源、高纯锗谱仪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完成多项核心器件研发;根据行业需求,在X射线技术、CT技术、中子技术、毫米波技术、太赫兹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包括全球首套空轨集装箱在线检查系统、全球首创的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分布式光源静态CT、全球首套面向智慧海关的薄壁能谱 CT 实时精准无感通关系统、全球首套航空箱CT系统、毫米波人体安全检查仪、太赫兹安检成像仪、太赫兹痕量探测分析仪等;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授权发明专利超过300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等重要奖项;成果转化收入超过1亿元,相关成果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与会专家领导建议中心继续贯彻底线思维,紧扣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扩展应用行业和领域,重视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并希望依托单位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清华大学新闻网报道: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7/108216.htm